智慧产城运营商

智慧之环《设计未来》展,解构现代艺术与未来科技

发布时间:2020.11.25 浏览次数:1433

俗话说,离城十里路,各有各乡风。不可否认,标签化是一种有效的宣传手段,我们对于碎片化的信息乐此不疲。火锅、麻将、茶馆这些元素虽广为人知,但不亲历蜀地,人们就无法窥探全貌。一如在看《重庆森林》之前,我们尚不知道这部电影里既没有重庆,也没有森林。


当在宁浩、杨庆们的镜头下窥探,被山城舞台上演的一出出好戏吸引时,很多人对成都的了解还仅限于“锦官城”这一名号,以及十几年前张艺谋那部有名的宣传片《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片土地,不仅仅再是“少不入川”。


如今,成都不仅有宜居文化的另一面,也蕴含着未来发展的洪流,科技与智慧在这里交汇,时尚与传统在这里碰撞。


11月27日-12月6日,由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活动主办,成都天府新区天府文创城(中意文化创新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创新基地、紫光·天府芯城联合承办的“远见·可见——2020设计未来国际作品展”将在成都紫光·天府芯城——智慧之环开展。


科技

与设计发烧友的盛宴


本次国际作品展的举办地紫光·天府芯城——智慧之环,是由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南纳.德.鲁(Nanne. De.Ru)与中国智慧产城运营商紫光海阔合力打造的地标级作品,在致敬成都这座包容城市的同时,蕴含了独有的美学与科技感。




如同绵延起伏的山坡,智慧之环整个屋顶和立面均为曲线形设计,用一抹鲜艳的红色点缀。流线的环状建筑寓意万物互联、科技无限演进,屋面步道的创意功能旨在创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共融共通的交互。


作为紫光·天府芯城的展示中心和接待中心,智慧之环是整个项目科技、文化、生态凝结的缩影,同时,也将作为呈现未来可能性的重要场地。


对于主办方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而言,将这场关于设计与未来的对话放置在智慧之环这座充满科技特质的建筑之中,实在相得益彰。事实上,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作为清华大学在欧洲设立的首个教育科研基地,其以设计创新为驱动,统筹清华大学米兰设计学院,打造的国际化设计创新综合平台,多年来坚持对人才培养、设计研究、展示交流等,使得更多更好的中国文化、艺术、原创设计“走出去”。


此次展览作品更不乏运用高科技,以多媒体为载体的艺术作品,通过独特的视觉奇观,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想象、对时间的思考。


设计

与未来的对话


本次设计未来国际作品展分两部分,设计未来论坛+设计未来文献展。以设计学和未来学为基础,“设计未来”从人文视野展望未来研究,在产品与服务中融入对世界观、价值观的社会人文视角宏观思考;它为设计赋予时间变量,将演变过程与趋势视为设计的有机组成,为设计思考和实践注入未来思维,帮助创造者从未来视角思考当下设计与科技发展方向。


在众多将展出的“黑科技”作品中,《AI山海经》以沉浸式壁纸与AR展示的方式,让山海经中的生物“活”在智能手机里。



在这个由计算机扮演上帝的“电子乌托邦”中,虚拟生物栖息而生,日与夜不断循环,演化出了许多“不合常理”的怪象,如同人工智能也会在黑夜梦境中畅想,也许就是这样和谐又冲突的场景。



《异次“圆”宇宙》作品, 三个圆环内部竟然是三个全然不同的异次元世界!科技城市、武林之境、美学空间俨然排列开,未来感、禅意、诗情扑面而来。



同样在视觉上相当复杂的还有《光辉城市》。通过像素图形这一数字时代下特有的视觉语言,构成整个城市发展的表达逻辑,即运用像素从点、线、面、体到多维的造型语言,描绘一个不断发展、周而复始的城市景观。



同时,也不乏可互动的人机交互作品。《声光映射交互装置》让声光映射在墙壁之上:触摸之时,音符与人工智能生成的乐段伴随着数字影像,声光电带来了精微曼妙的感受。



《溯源》将中华姓氏投射到整个房间中,是一个讲述从古至今姓氏发展的沉浸式展览。结伴而行的你不仅可以追溯到自己姓氏的源头,还可以了解你和他(她)妙不可言的缘,进入中华姓氏文化的探索之旅。


此外,还有诸多涉及教育、硬件领域的商业构想作品。


每一个作品都独具味道、打动人心,这些设计者们在现代和传统的融合中创造了价值,也为城市未来设计提供了多种思路。


链接未来

一场无限可能的续写


急剧变化的当下,探讨趋势、审视变革、通过设计创造未来价值,成为全新的议题。很多人不禁会问,未来可以被解构吗?


大多数人都认为时间的机制浅显易懂:以可丈量的方式匀速朝着固定的方向前进,即可从过去到未来。然而,这是我们容易犯下的错误:低估世事变化的速度,以为现存的秩序和趋势能够永无休止地延续下去,至少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延续下去。我们看似在预测未来,其实只是在回顾过去。


不确定性、混沌、可期、巨变……我们眼中的未来包含众多思考。如今,这一虚幻的概念将被重构,伴随成都悠久城市历史的,是与时间、空间一同延展的生活美学。


未来的不可预测性,不仅催生出期望与惧怕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也带来了更为发散、多元、不确定的可能性。而设计则是一个从发散到聚合的过程。


试想一下代达罗斯之翼与飞机、海底两万里与潜艇,这些曾先于现实产物而生的幻想,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未来是可以被设计的呢?2020设计未来国际作品展,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而在智慧之环的未来场景中,还将打造一系列文化“创客”集聚地。这里将结合“互联网+”模式,引入各地的“创客”加盟。同时,融入时尚、艺术领域顶级匠人大师,以及美食、音乐俱乐部等文化创意元素。


更多关于艺术与文化、城市与未来的画卷,将持续在智慧之环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