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产城运营商

【重磅】国办发了这个文件!两江新区等19个国家级新区迎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0.01.19 浏览次数:1099 来源:海阔芯云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

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滑动查看原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家级新区(以下简称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区建设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不同程度地面临规划建设不够集约节约、主导产业优势不够突出、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改革创新和全方位开放不够深化等问题。为促进新区加大创新创业力度,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扩大高水平开放,打造实体经济发展高地,引领高质量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用改革的办法和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大力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努力成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

(二)基本原则。

——实体为本,持续增强竞争优势。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接国际标准,适应发展趋势,遵循市场化原则,科学培育并紧紧围绕主导产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新旧动能顺畅转换,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刀刃向内,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赋予新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发挥综合功能平台优势,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探索,巩固在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和强化政策性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注重各项改革协调推进、相得益彰,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主动对标,全面提升开放水平。支持新区率先复制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经验,对接国际先进规则,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不断提升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尊重规律,合理把握开发节奏。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高质量高标准推动新区规划建设。准确定位、突出优势和特色,处理好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先为与后为、快为与慢为的关系,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合理把握开发节奏,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坚决防止盲目建设和无序扩张。

二、着力提升关键领域科技创新能力

(三)打造若干竞争力强的创新平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重大科技创新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互推动。高水平建设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一步释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成都科学城等创新平台活力。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优先在新区设立科研中心、研发机构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优先在有条件的新区布局,鼓励建设主导产业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建设国家大科学装置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鼓励由优秀创新型企业牵头,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组建创新共同体,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优势产业、主导产业,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强化攻关,力争在重大“卡脖子”技术和产品上取得突破。

(四)完善创新激励和成果保护机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和运行机制,支持新区科研机构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自主开展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审。健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营服务、维权援助、仲裁等工作力量,鼓励和支持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打造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

(五)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支持新区探索更加开放便利的海外科技人才引进和服务管理机制,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允许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的科技人才按规定在新区兼职兼薪、按劳取酬。支持有条件的新区开展优化非标准就业形式下劳动用工服务试点。充分利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等政策措施,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促进重大创新成果市场化应用和规模化推广。鼓励省级层面对新区创新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实验设备购置等予以补助,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创投、风投和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新区企业“双创”支持力度。

三、加快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做精做强主导产业。引导新区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优质企业,加快引进先进制造业企业和产业链龙头企业。深入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完善企业技改服务体系,支持制造业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模式,加速向智能、绿色、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突出短板,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推动制造业强链补链固链,打造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实施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行动,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增加对新区制造业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投放规模。

(七)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新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提高专业化和创新发展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瞪羚”企业、新领军者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探索“区块链+”模式,促进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八)精准引进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支持具备条件的新区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有针对性地引导外资项目和国家重大产业项目优先在新区布局。推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新区与东部地区建立精准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长效机制,探索完善地区间投入共担、利益共享、经济统计分成等跨区域合作机制,采取共建园区等形式深化产业合作。

四、持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九)优化管理运营机制。优化新区管委会机构设置,健全法治化管理机制,科学确定管理权责,进一步理顺与所在行政区域以及区域内各类园区、功能区的关系。允许相关省(区、市)按规定赋予新区相应的地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研究推动有条件的新区按程序开展行政区划调整,促进功能区与行政区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完善新区管理机构选人用人和绩效激励机制,经批准可实施聘任制、绩效考核制,允许实行兼职兼薪、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薪酬制度。

(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复制借鉴京沪两地优化营商环境先进改革举措,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走在前列。开展体现新区特点的营商环境评价,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开展“证照分离”改革,重点是“照后减证”,对确需保留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开展“先证后核”等改革。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强化省级层面对相关数据交换和数据服务的支撑,推动将具备条件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面纳入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办理。健全制度化监管规则,实施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与创新创业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方式。

五、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

(十一)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引导新区企业树立精益管理理念,推广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对接国际通行经贸规则、高端标准和品质要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新区建设国际合作园区,鼓励采取“一园多区”等模式,承接重大外资项目,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财务、采购、结算等功能性机构。支持有条件的新区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鼓励新区共同搭建招商平台,开展联合招商,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引资水平。

(十二)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鼓励新区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便利化等重点领域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支持新区结合实际按程序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支持在确有发展需要、符合条件的新区设立综合保税区,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外贸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关税保证保险改革。推动国际货运班列通关一体化,在有效监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研究依托内陆国家物流枢纽实行启运港退税的可行性。支持新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复制推广成熟经验做法。

六、高标准推进建设管理

(十三)加强规划统领与约束。推动各新区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着眼长远,高质量编制发展规划。严控开发强度,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注重规划留白留绿。建立新区各类规划统筹协调机制,强化规划实施相关保障措施,实现“多规合一”,实行网格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确保规划严肃性、权威性,一张蓝图干到底。

(十四)探索高品质城市治理方式。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主城区与新区功能布局,推动新区有序承接主城区部分功能。提高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增强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功能,率先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把宜居、绿色、便利等理念体现到规划建设的各个细节,创造体现品质和文化底蕴的生产生活环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职住平衡要求,严禁大规模无序房地产开发,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坚决遏制投机炒房行为。支持有条件的新区创新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推动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十五)创新土地集约利用方式。坚决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强化开发强度、投资强度、产出强度、人均用地指标等要求。建立“人地挂钩”、“增存挂钩”机制,鼓励探索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有关省(区、市)在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等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和保障新区重大项目用地需求,支持符合条件的重大建设项目纳入耕地占补平衡国家统筹。在坚持和完善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基础上,创新“标准地”出让、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等工业用地配置方式。因城施策调整用地功能分区,适度增加混合用地供给。

七、组织实施

(十六)落实主体责任。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狠抓任务落实,加大力度支持新区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在确定本省(区、市)年度财政预算支持规模时,要充分考虑国家级新区承担重大改革发展任务需要,强化财力支持保障。各新区要发挥主体作用,主动作为、锐意创新,完成好重大改革创新任务,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培养担当敬业、干事创新的干部队伍。

(十七)加强指导支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新区建设发展全过程。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布局、资金安排、体制创新、试点示范、扩大开放等方面对新区予以积极支持。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新区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方面强化统筹指导,建立健全统计体系,完善监测评估办法,加强动态跟踪和科学评估,协调解决新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大事项及时向国务院请示报告。

国务院办公厅

2019年12月31日

《意见》指出,国家级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用改革的办法和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大力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努力成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

《意见》要求,新区建设发展要实体为本,持续增强竞争优势;刀刃向内,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主动对标,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尊重规律,合理把握开发节奏。《意见》就加快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五个方面重点举措。

01

着力提升关键领域科技创新能力

打造若干竞争力强的创新平台,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强化攻关。完善创新激励和成果保护机制,打造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


02

加快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引导新区做精做强主导产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精准引进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新区与东部地区建立精准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长效机制。

03

持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优化新区管理运营机制,允许相关省(区、市)按规定赋予新区相应的地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开展体现新区特点的营商环境评价,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走在前列。

04

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

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新区结合实际按程序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支持在确有发展需要、符合条件的新区设立综合保税区。

05

高标准推进建设管理

加强规划统领与约束,高质量编制发展规划。探索高品质城市治理方式,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创新土地集约利用方式,强化开发强度、投资强度、产出强度、人均用地指标等要求。

《意见》强调,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力度支持新区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支持、动态跟踪和科学评估,协调解决新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意见》
为包括两江新区在内的国家级新区
努力成为
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改革开放新高地、
城市建设新标杆擘画路径。


王正坤 摄


1月17日,两江新区召开2020年第1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突出做好7个“着力和全力”工作。作为内陆首个国家级新区和重庆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的重要战略性平台,两江新区目前正以打头阵、作先锋的精神状态和“领跑”西部开放开发的使命担当,奋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和重庆发挥“三个作用”的先行示范区,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全力建设3大创新平台


着力提升关键领域科技创新能力


在着力提升关键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意见》提出,国家级新区要打造若干竞争力强的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激励和成果转化机制、积极吸纳和聚集创新要素。


事实上,

两江新区的布局早已经开始。

目前,

在两江新区,

礼嘉智慧公园、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两江协同创新区

3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

集聚创新资源要素,

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圈。


礼嘉智慧公园



李倩 摄


礼嘉智慧公园按照“一景一科技”的思路进行打造,与联通、移动、云从科技、腾讯、阿里、百度、优必选等知名科技企业合作,被外界广泛誉为“中国首个智慧公园和具有国际水准的智慧城市体验项目”。


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陈勇 摄


以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为依托,两江新区正坚持一手抓研发创新、一手抓补链成群,积极培育、引进数字经济类企业,打造中国大数据产业试验区。截至2019年,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累计注册数字经济企业近4500家,其中规模以上数字经济企业超过120家。


两江协同创新区


李倩 摄


两江协同创新区已吸引了同济大学、中科院计算所、西北工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16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院相继落户,将打造内陆地区科技创新示范高地、新兴产业孵化高地、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高地以及一流创新资源聚集高地。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两江新区集聚市级以上研发机构累计280家,科技型企业累计1298家,专利授权量超28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28件。

今年,两江新区将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全力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用活用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金字招牌”,集中全力建设“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两江新区最突出的优势在产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产业,最大的发展潜力在产业。

以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为导向,对标世界顶尖水平,两江新区加快高端高质高新产业集聚发展,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汽车产业向高质量转型


张义 摄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构成了两江新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词,包括长安汽车、金康新能源、上汽依维柯红岩等整车企业先后开始加大在这两个领域的布局。


电子产业积极补链成群


张坤琨 摄


紫光、京东方、万国半导体、超硅半导体、奥特斯、联创电子等一批重点企业聚集;纬创、旭硕、仁宝、翊宝智能终端产品转型升级。2019年,两江新区电子产业产值增速达17.7%,着力打造“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和“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



装备制造向高端发展



在世界排名前五的机器人企业中,已有川崎、库卡、ABB、发那科4家落户两江,发展势头强劲。两江新区将积极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和配置资源链,全力做好传统装备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装备产业培育,强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链。



生物医药加快提质上量



司琪 摄


两江新区已经形成占地规模近5000亩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累计入驻企业超过150家,达产值超1000亿元,涵盖创新药物研发、高端制剂生产、高端医疗器械和耗材产业化、高端医疗服务机构等多个领域。


两江新区正抢抓5G、物联网、区块链、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将出台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专门政策,用好中新专用数据通道、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家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等优势资源,加快引进一批知名数字经济企业落户,壮大数字经济产业联盟,努力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承载区。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持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新年刚过,两江新区就为创业者送来了“大礼包”—— 从1月1日起,两江新区在全市率先推出个体工商户自助登记服务系统,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只需凭身份证,便可通过智能一体机自助申请营业执照,最快5分钟即可领取。



通过该系统,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可在营业执照智能一体机上进行实名认证并进行自助填报。申请时只需在终端机进行自助填写或扫描身份证获取个人信息、点选经营范围等步骤,系统就能自动识别并生成相关申请表格和文书,经审核通过后即可自助打印领取营业执照,实现“零见面”的登记模式。



目前,该系统已在两江新区9个市场监管所、2个集群注册中心以及部分银行网点的营业执照智能一体机上完成铺设,并于1月1日正式启动运行。

同时,两江新区还在加速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全方位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目前已启动政务服务“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工作;依托重庆市网上行政审批平台“一窗受理云”功能,建立了统一受理平台,实现跨部门、跨领域业务受理信息互通,提高网上审批效能。

两江新区将进一步释放先行先试的政策红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完善降成本、减负担各项政策措施,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体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


重庆市委、市政府对两江新区寄予厚望,要求两江新区要有“领跑”西部开放开发的担当,在重庆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打头阵、作先锋,在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上走在全市乃至西部地区前列,努力成为全市扩大开放排头兵、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和重庆发挥“三个作用”的先行示范区。


曾华 摄


两江新区正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努力建好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和重庆自贸试验区两大战略平台,打造好果园港、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江北嘴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悦来国际会展城四大开放平台,抓好外资引进、外贸拓展、外经发展,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成为全市扩大开放排头兵。


陈力行 摄


目前,两江新区四大开放平台能级不断提升,内陆开放高地作用更加凸显。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方面,两江新区和新加坡的合作项目已经达到54个;签约金额达到120亿美元,占全市的40%以上。目前重庆自贸试验区两江片区有13条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其中“市场综合监管大数据平台”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


司琪 摄


政府的宏观规划,得到了来自两江新区和辖区企业的积极响应。尤其是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运营逐渐成熟之后,两江新区企业也加快了在沿线市场的布局。



两江新区入驻企业领工云已经帮助国内1600多家工业制造企业实现了与越南、菲律宾、印度、俄罗斯等1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政府或企业交易,已完成2.4万余家国内中小工业制造企业数据入库,并链接了800多家海外工厂和采购商。



位于两江新区鱼复园区的重庆辉联埔程多式联运智慧物流项目依托两江新区水、陆、空、铁的多式联运区位优势,整合新加坡辉联集团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的营运网点,在西部陆海新通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实现了新加坡、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各国家重点港口的网点全覆盖。




提升城市品质


高标准推进建设管理


两江新区正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统筹做好各板块规划建设,持续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


唐春菊 摄


近两年来,两江新区绿化建设投资明显增加,平均年投资额约为6.4亿元,年建设规模在185万平方米左右。

截至2019年底,两江新区已建成116个公园,公园数量和密度处于西部前列,为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为创造高品质生活营造了良好氛围。


张锦辉 摄


今年,两江新区将建设“城市大脑”,推动智慧环保、智慧城管、智慧建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工地、智慧社区等建设,打造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智慧城市示范应用项目。阿里、腾讯、紫光、中信科、中煤科工等一大批国际国内顶尖智慧城市领军企业已入驻两江新区,千亿级智慧城市应用产业链条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