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产城运营商

智慧之环!紫光芯城地标性建筑主体封顶

发布时间:2019.12.27 浏览次数:1133 来源:天府发布

今年4月,天府新区紫光芯城项目在成都科学城开工,除了聚集前沿产业定位打通产业链、建设一流的产业生态圈之外,5km智慧紫光慢跑道、5km田园乐活健身步道、5km鹿溪山谷健走道、4.5km慢跑马拉松步道……这些则构成了紫光芯城未来健康生活圈,从全方位诠释并实现了美丽宜居宜业的公园城市的先进理念。



据悉,在这个未来的高科技产业新城中,最具标志性的地标性建筑——智慧之环主体已经全面封顶,目前外装和内装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2020年初面向市民开放,这不仅是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范围内将再增加一个网红地标,而这也意味着项目高新产业将正式开始落地。


400米屋顶环形步道

自然、人和科技融为一体


作为城市建筑,它的情感表达是什么?

它对城市居民又有什么意义?

建筑设计师又是如何思考

将自然、人和科技融为一体?

如何将建筑作为自然和人连接的桥梁

同时接入科技元素?


据悉,智慧之环项目由荷兰著名Powerhouse Company 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Nanne亲自操刀带领团队打造,项目设计的主要亮点是其红色、可步行的曲面屋顶,它依地势高低起伏而建,中间环绕形成一个绿意盎然的公园,凸显了健康与美的主题。作为公共地标建筑,“智慧之环”包括紫光芯城项目的展示中心和接待中心两部分,同时将市民中心、图书馆、科技体验馆、科普教育基地以及紫光展示中心融为一体,形成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吻合的红环,独特的设计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及规划的三个主要元素——人、自然和科技。



成都紫光·天府芯城智慧之环标志性的“中国红”有着成都在地文化的显著印记,而其承载的紫光集团最前沿的科技展示中心,又代表了国内芯云产业最核心的科技力量,这让智慧之环无疑具备了文化与科技地标的双重内涵。


流线的环状建筑寓意万物互联、科技无限演进,屋面步道的创意功能旨在创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共融共通的交互空间。人与城市,城市与建筑,建筑与自然,构建和谐生态系统的产城建设理念不仅体现在产业园区规划,也体现在紫光·天府芯城开发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细节。



在天府大道紫光芯城项目段沿线上,远远就能看到智慧之环标志性的抽象的环形屋面顺应着地势高低起伏。建筑主体以抽象的艺术设计展示为类似于莫斯比乌环的形状,环形作为圆形的延伸,中心中空的设计可以完美融入周围的环境。智慧之环处于紫光芯城中心位置,是项目的起点和地标建筑,砖红色的外观既契合了中国传统色彩美学,和周围绿道相互映衬,又足够醒目。



智慧之环项目中紫光芯城展示中心和接待中心正在进行内装。北立面为接待中心,南立面为展厅中心,两厅外侧是全景玻璃展示面,半圆形规划可以满足充足的日照。展厅各有两层,能够兼容品牌展示、活动交流和日常办公功能。而最有特色的还是屋面的环形,一圈400米的可步行曲面,屋面步道东面是毗邻天府大道的一级绿化带,以高大挺拔的树木和低矮灌木构成分层景观,中间点缀园林小品和休闲区,还有攀岩等活动区域,构成小型开放式公园。试想一下,在这个圆弧形上散步观景是一种什么感受?时而与周边的景观融为一体,时而走上山坡一样的大坡顶一览全景,关于公园城市的畅想也许在这里能够变成现实。作为规划可持续的一部分,Powerhouse Company 在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了建筑未来的功能置换。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作为学校的“运动中心”。智慧之环的中间还可以转换为标准的奥运跑道,展示中心能够转换为含篮球场和其他体育设施的运动场馆。


集科技与艺术为一体

大跨度结构全玻璃幕墙施工难度大


在智慧之环项目现场

上百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

进行内外装工程

目前主体已经封顶,内外装以及景观的打造应该进度会比较快,预计农历春节左右能够正式完工交付。


——项目施工方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

项目施工方曾面临三大难点


难点1:全玻璃幕墙


大面积的玻璃幕墙让整个空间光线十分良好,未来感十足。整个展示中心和接待大厅的内装与“环形”呼应,几乎所有的线条都是呈现出流动的弧形。3个巨大的漩涡造型和一个内花瓣造型展示墙上,未来将装上可触摸的液晶屏,让来访者随着这些曲线,沉浸到高科技之中。



然而,全玻璃幕墙的设计对于施工来说,难度不小。“设计的幕墙尺度非常大,所以每一块玻璃都非常大。在接待中心,最高的玻璃达到了12米,而展示中心的玻璃则有15米的高度,这对安装吊装上的要求非常高。”智慧之环工程部土建工程师符蒙栎介绍,同时,所有玻璃采用的是超白玻玻璃,每一块竖向的玻璃由两块厚度为15mm,“这种规格的超白玻供应商非常少,原材料的采购上也不小难度。”由于大量使用玻璃幕墙,在冬季玻璃安装时需要注胶36小时后才能安装,“对于调度场地和时间统筹上,必须把控非常精准,才不会耽误工期。”



难点2:智慧之环的环形结构


在环形结构上,项目采用了大量且跨度较大的钢结构。“采用这种钢结构我们至少要克服三个方面的难点,一是场地局限造成钢结构的吊装难度大;二是因为异形建筑,每一块固件都不是标准件,生产难度大;第三是抢抓工期,协调方面的难度。”符蒙栎表示,“当时的场地条件有限,在吊装时只能采用单边吊装,难度系数大。而如此的高度,每次我们必须要用300吨的履带吊车进行,这对操作要求很高。”


智慧之环在今年6月左右开工建设,钢结构的安装正值7、8、9三个月,是最热也是雨水最多的季节。“我记得我们第一根钢柱是7月16日开始的,最后一根钢柱则9月30日完成。中间经历了因为雨季下雨无法焊接、20多天重新生产固件等原因,实际工期只有50多天的情况下内,50多个工人三班倒,不分昼夜,这才按时完成了这部分的工程量。”



难点3:红色步道


红色步道是整个智慧之环最出彩的屋面部分,曾让工程部“很头痛”,“首先在颜色上的确定上,我们希望的红色不仅仅是普通的红色,而是想要呈现出在阳光下非常闪耀的效果,我们选择了在红色颜料中添加一些银粉,而这个添加的比例我们做了40多种样品,才最终确定。”


颜色攻克了之后,异形的屋面安装也是个大挑战。“因为是双面弧形,屋面没有一块铝板是一模一样的,所有的铝板经过3D建模、设计院复核之后,确定了尺寸现场切割加工,再根据模型一块块的安装上去。”符蒙栎介绍,如果尺寸有一块错了,后面所有的铝板都没办法使用了,对精细化要求非常严格,“安装的时候在每一个点位上都放置了全站仪,大约有3万个左右。”


地标建筑背后凝聚的,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核心,表现着一座城市的面貌和文化底蕴。地标是城市的封面,更是城市的灵魂。智慧之环是紫光·天府芯城未来蓝图的凝聚标志,是紫光集团芯云产业的先行落子,也是紫光海阔集团科技、文化、生态发展基因的一个缩影。凭借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准确预见及业务模式的创新探索,紫光海阔集团的成长之路将独树一帜,以智慧产城运营商的姿态开拓前行,为科技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12月16日,紫光·天府芯城携手紫光云完成项目龙头产业“三院两云”中紫光智慧城市研究院、紫光大数据研究院两大产业研究院的签约,据悉,在智慧之环正式亮相之际,项目将开展三院两云的挂牌仪式,完成项目龙头产业的布局。


相信不久即将呈现在市民面前的这个让景观和建筑融合、建筑情感和自然与人相互呼应的智慧之环会让世人所惊艳。未来智慧之环将无偿移交学校作为科技展览馆、室内运动馆、图书馆、市民活动中心,免费向市民开放,“相信建成后的智慧之环不仅会成为展现成都和紫光集团理想的地标建筑,也会成为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的文化名片。”紫光·天府芯城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